萬物智聯加速!中國啟動衛星物聯網商用化試驗 要搶規模上兆人民幣「空天地海」市場
中國工信部上周五 (10 日) 發布《關於組織開展衛星物聯網業務商用試驗的通知(徵求意見稿)》(下稱《通知》),明確提出將透過商用試驗豐富衛星通訊市場供給、激發主體活力,形成可複製的經驗模式,此舉被視為中國衛星物聯網 (Satellite IoT) 業務加速商用的關鍵訊號,引發業界高度關注。
目前,衛星物聯網已成為支撐新型工業化與數位轉型的核心資訊基礎設施。中國工信部指出,加速衛星物聯網商用不僅能優化市場供給,更能為商業航太、低空經濟等新興產業提供安全發展支援。
中國官媒《人民日報》報導指出,衛星物聯網商用不僅是技術落地的重要一步,更是培育新質生產力、深化改革的策略舉措。本試驗聚焦於低速廣域物聯服務,涵蓋穿戴式裝置、交通工具等多元場景,核心目標是建構可複製的商業模式與安全監管體系。
為保障質量,中國工信部設定了清晰門檻,參與企業需具備衛星物聯網星座建設能力、長期服務信譽及科學的試驗方案,經地方初審與工信部專家評估後方可入圍。技術與安全層面上,企業需接取工業互聯網識別解析體系、全面支援 IPv6,嚴格規範無線電頻率使用,並落實網路安全與資料責任。這是中國衛星通訊政策從框架設計邁向實操的標誌。
今年初,中國工信部曾發布《關於優化業務准入促進衛星通訊產業發展的指導意見》,支持民企參與衛星物聯網業務。本次試驗透過「試驗—評估—推廣」閉環,既防治風險,也為新興產業提供規範模板,服務國家雙循環策略。
市場前景方面,衛星物聯網潛力大。衛星顧問公司 Euroconsult 預測,2030 年全球衛星物聯網連線數將超 3 億,市場規模有望達千億美元。
中國銀河證券出具研究報告指出,中國衛星物聯網星座規劃具有前瞻性,重點服務「一帶一路」國家,這些地區網路覆蓋不足,對低成本衛星服務需求迫切。隨著組網完善,中國衛星物聯網的全球化市場將快速擴容。
衛星通訊的「天地融合」能力正重塑產業生態,其覆蓋廣、容量大、品質高的優勢,讓海洋、沙漠、高空等傳統盲點實現通訊覆蓋,已應用於緊急救援、遠洋航運等場景。
如今,這項技術更從專業設備走向大眾消費,華為、小米等手機廠商已推出支援衛星通訊的機型,中小品牌加速跟進,透過客製化晶片、優化天線降低成本,衛星功能漸成手機差異化競爭點。
此外,中國移動、中國電信、聯通均獲衛星行動通訊業務許可,進一步啟動緊急通訊、海事通訊等應用。
值得關注的是,衛星物聯網正賦能商業航太與低空經濟。對於已佈局低軌物聯網星座的企業,商用試驗是市場化驗證的「通行證」,其服務汽車、飛機等交通工具,將解決跨區域通訊盲區,直接推動無人機物流、低空遊覽等新場景落地。從「上天」到「落地」,衛星物聯網正串聯起「空天地海」,為萬物智聯時代按下加速鍵。
更多鉅亨報導