未來一年95%的央行還要買黃金!但這次採購來源轉向……
FX168財經報社(亞太)訊 在金價飆升之際,各國央行正越來越多地尋求增加黃金儲備。他們開始在自家後院的礦場尋找黃金來源。這樣做對一些央行來說可以節省成本,同時也能支持本國工業並增加外匯儲備。
世界黃金協會(WGC)表示,菲律賓和厄瓜多爾等國多年來一直這樣做,而更多擁有本國黃金礦山的央行已經開始、正在增加或考慮直接採購。
據世界黃金協會最新的央行調查顯示,在36家受訪央行中,有19家表示正在用本幣直接向本國小型或手工金礦採購黃金,另有4家表示正在考慮這樣做。相比之下,去年57家受訪央行中只有14家表示這樣做。
WGC央行業務全球主管Shaokai Fan表示:「我們觀察到的一個趨勢是,一些央行,尤其是非洲、拉美的央行,開始直接向本國小型礦山購買黃金,而小礦山因爲高價而大量涌現。」
根據WGC的統計,哥倫比亞、坦桑尼亞、加納、贊比亞、蒙古和菲律賓的央行都依賴本國開採的黃金來增加儲備。
據路透社報道,加納黃金委員會——代表加納銀行管理黃金採購的國家機構——在4月份與幾家礦業公司達成協議,購買其20%的黃金產出。據報道,去年9月,坦桑尼亞礦業當局規定所有黃金出口商(包括礦企和貿易商)至少要把產量的20%出售給央行。
Fan指出,直接採購本國黃金「比在國際市場上購買更便宜,因爲很多央行可以以比國際價格略低的價格買入。」
傳統上,央行通過全球場外市場(通常以倫敦爲中心)購金,這裏交易的黃金以美元、歐元或英鎊計價,並且是符合「倫敦合格交割」(LGD)標準的高純度金條,存放在英國央行等頂級金庫中。
由於金價飆升、地緣政治風險上升,黃金作爲避險資產的吸引力增強,因此產金國央行轉向本國產出也是順理成章的。Fan表示,通過本國礦山採購可以節省銀行和中介費用以及運輸成本。
不過,如果一個國家沒有本國的LGD精煉能力,那麼將本地採購的金條加工成國際標準仍需送到海外精煉,這會增加部分成本。例如,菲律賓央行有經過認證的LGD精煉廠,哈薩克斯坦有兩家獲得倫敦金銀市場協會認證的精煉廠,而俄羅斯曾有七家,直到2022年因入侵烏克蘭而被暫停。像加納和贊比亞則可能需要依賴外部精煉,從而抵消部分成本節約。
另一個重要動因是貨幣政策靈活性。通過國際市場購金通常需要用美元,也就是用一個儲備資產換另一個儲備資產。而從本國礦山採購則可以用本幣支付。
Fan表示:「你可以用本幣增加儲備,因此不用犧牲其他儲備資產。」
隨着全球債務水平上升、貿易和地緣政治風險加劇,央行希望通過增加多樣化的儲備來抵禦金融衝擊。WGC調查的73家央行中,大約95%認爲未來一年全球央行會繼續增加黃金儲備。
過去,這些央行如果想買黃金,通常只會在國際市場上買。但現在很多央行考慮利用本國的黃金生產。
支持本國礦業和本地社區也是央行從本國礦山採購黃金的重要原因。MKS PAMP金屬研究主管Nicky Shiels指出,一些國家國內對黃金的需求並不大,因此央行有動力通過採購支持本國礦業,進而創造就業。
不過,Shiels也指出,從本國礦山採購存在風險。通過國際市場、知名金商採購黃金信任度更高、聲譽風險更低,而本國小礦山的黃金往往來自手工和小規模採礦(ASGM),這種採礦方式與惡劣的勞動條件、環境破壞和非法走私有關。
但WGC的Fan認爲,央行憑藉自身的公信力和財力,有能力規範和淨化供應鏈。他表示:「央行可以利用自身的購買力,對這些小規模礦工起到積極作用。」
「像央行這樣一個有信譽的大買家,爲小礦工提供了一個合法、公平的銷售渠道。」他說,「這不僅能把黃金流從犯罪網絡中引出來,還提高了可追溯性和透明度。我們稱之爲雙贏。」